对 Linux 系统来说,时钟和计时器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。时钟反应的是绝对时间,也可认为是实时时间。计时器反应的则是相对时间,即相对于系统启动后的计时。操作系统内核需要管理运行时间(uptime)和墙上时间(wall time),而内核中大量事务需要由时间驱动。
系统时钟
系统内核需要借助硬件设施来管理时间,实时时钟(RTC)是用来持久存放系统时间的设备,它由主机电池供电,因此即使关闭系统,实时时钟仍然在持续工作。
当系统启动时,系统内核从实时时钟(RTC)读取实时时间,并将该时间转换为自 1970 年 1 月 1 日零时零分零秒以来所经历的秒数(即 Linux 时间秒),并将该秒数保存在系统变量 xtime 中。可以说实时时钟的主要作用就是初始化 xtime 变量。
系统计时器
系统计时器驱动着周期性发生的事件,在 X86 架构的系统中,系统计时器通常是一种可编程硬件芯片。系统计时器的频率称之为节拍率(tick rate),在内核中使用 HZ 变量来表示节拍率。
对 X86 架构系统而言,内核版本 2.4 之前,系统计时器的节拍率为 100。自内核版本 2.6 开始,系统计时器节拍率设置为 1000。节拍率 HZ = 1000 的含义是系统计时器每秒钟可产生 1000 次中断请求,每一个计时中断周期称之为一个节拍(tick),也就是说每个节拍时长为 1 秒 / 1000次 = 0.001 秒 = 1 毫秒。节拍的时长决定着系统时间控制的精度,当节拍率从 100 提升到 1000 时,也就意味着系统计时器的精度从 10 毫秒提升到了 1 毫秒,这大大提高了系统对时间驱动事件调度的精度。而过于频繁的时钟中断会不可避免地增加系统计时开销。
系统计时器及其计时中断处理程序是 Linux 内核管理机制的中枢,计时中断处理程序会定期地处理以下事务(包含而不限于):
- 更新系统运行时间(uptime)
- 更新墙上时间(wall time)
- 在对称多处理器系统(SMP)上,均衡调度各处理器上的运行队列
- 检查当前进程时间片(time slice)是否耗尽,如果耗尽,则重新调度
- 运行超时的动态定时器
- 更新资源耗尽和处理器时间的计算
节拍、节拍率、节拍数
运行时的 Linux 内核会周期性地发出计时中断请求(IRQ),每秒钟发出的计时中断请求数称之为节拍率,每次计时中断周期称之为节拍,实际计时中断次数称之为节拍数。
Linux 内核的节拍率在编译时通过变量 HZ 来指定,一般设置为 100 或 1000,表示每秒中断 100 次或 1000 次。如果节拍率设置为 1000,那么一个节拍周期则为 1 秒 / 1000 次 = 1 毫秒。Linux 系统使用变量 jiffies 来记录系统开机以来经历的节拍数,即从系统启动开始,每发生一次计时中断,jiffies 则加 1。通过计算 jiffies 所表示的节拍数,便可得到系统的运行时间。
节拍数转换为时间
时间(秒) = 节拍数 × 节拍时长 = 节拍数 / 节拍率
时间转换为节拍数
节拍数 = 时间(秒) / 节拍时长 = 时间(秒) × 节拍率
因此若已知系统内核 HZ = 1000,jiffies = 1000 时,便可以快速算出系统的运行时间为 jiffies / HZ = 1000 / 1000 = 1 秒。
术语
名词 | 释义 | 备注 |
---|---|---|
Real Time Clock (RTC) | 实时时钟 | |
Wall Time | 墙上时钟 | 即当前实时时间 |
Uptime | 运行时间 | |
Time Slice | 时间片 | |
Timer | 计时器 | |
Timer Interrupt Request (IRQ) | 计时中断请求 | |
HZ | 每秒计时中断请求次数,也可称为节拍率(tick rate) | HZ 值一般为 100, 250, 300 或 1000。最常见的为 1000 和 100。 |
Tick | 节拍 | Tick 与 HZ 互为倒数,表示单次计时中断的时长。 |
Jiffies | 节拍数 | 表示系统开机以来的节拍数,即经历的 Tick 数量。 |
Second (s) | 秒 | |
Millisecond (ms) | 毫秒 | 1s = 1000ms |
Microsecond (us) | 微秒 | 1ms = 1000us |
Nanosecond (ns) | 纳秒 | 1us = 1000ns |
Picosecond (ps) | 皮秒 | 1ns = 1000ps |
Ref.:
Linux 内核中的 jiffies 及其作用介绍及 jiffies 等相关函数详解
Linux Kernel - Jiffies
Kernel Timer Systems